『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百一十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诞生!(中)[1/3页]
在为众人介绍好B1实验厅后。
季向东又带着众人先后参观了B2、C1等比较特殊的实验地点。
毕竟一来很多设备还需要调试,不能立刻就展开复验流程。
二来则是锦屏实验室的有些实验区域确实比较特殊,有很多都是暗物质方向的专用设备。
即便在场的人中有90%都是院士,他们平日里其实也没多少机会接触到这些玩意儿——这个道理反过来也同样适用。
例如潘院士他们经常用到的贝尔态集成观测环,季向东估摸着连怎么开示数都搞不明白。
当然了。
王老这些上了年纪的功勋并没有随行,而是被安顿在了休息室小憩。
就这样。
大概一个多小时后。
季向东才带着一众老院士,回到了B1实验厅后头的设备室。
这间设备室隶属于B1实验室的研究模块,电子设备很多,主要承担各种口令方案的输入。
设备室的面积大概有三百多平米,看起来非常宽敞,中间的墙壁上安置着一块巨大的LED屏幕。
屏幕下方是一个主控台,差不多是个2X8的规格。
通常来说。
这种布置的台下应该摆放着一些电脑以及其他设备,就像大家平时看到的卫星发射的指挥室一般。
不过考虑到今天到场的大佬很多且年纪较大,实验室方面便撤去了那些桌子。
取而代之的。
则是一些人体工程学椅甚至躺椅。
同时每张椅子上还准备有毛毯、茶水以及一些含糖量不是很高的小点心或者五谷粥。
除此以外。
在实验室的外头,还有一个由蓉城方面支援过来的专家团在等候待命,全是保健局的资深大佬。
再往外甚至还有直升机随时准备起飞。
毕竟这可是整整二十七位华夏院士,其中还包括了王老这种国宝,怎么样小心都不为过。
很快。
大多数院士都坐到了位置上,悠哉哉的喝起了茶。
还有几位液闪方面的大佬则来到了操作台,就近听起了实验方案。
毕竟他们和侯星远一样,都是昨天才收到了科大发现暗物质的通知,然后立马便乘坐飞机赶到了蓉城。
也就是他们只知道这么个事儿,但具体的发现过程却并不了解。
也就王老这样的顶级功勋,才会在抵达蓉城之前掌握到整个事情的全部细节。
“整件事情最早呢,可以追溯到去年的十月份。”
由于现场有众多大佬在场,潘院士便当仁不让的做起了讲解员,指着身边的赵政国道:
“当时赵院士做了一次Λ超子的衰变参数实验,极化度达到了27%,世界首破,代号叫做4685。”
赵政国闻言点了点头,补充道:
“嗯,那是我第二次带队做的衰变实验,一开始我也没指望出啥好成果,结果没想到居然搞出了个首破,惭愧惭愧......”
听闻此言。….一位来自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老院士思索片刻,微微颔首:
“这事儿我有印象,小赵当天就把通讯稿传到了我这儿,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天还下了一场很舒服的雨。”
赵政国回忆了两秒钟,也跟着点起了头:
“哦对,是有那么场雨,把我小电驴的坐垫都打湿了,还是和保卫处借了条毛巾才顺利回的家。”
周围顿时响起了一阵善意的笑声。
随后潘院士顿了顿,又拍了拍身边徐云的肩膀,把他往前一推:
“接着便是我这个学生计算出了概率轨道,试验后我们发现了4685Λ超子的伴生粒子,给它取了个孤点粒子的名字。”
“再后来便是基态化处理,以及.......”
潘院士洋洋洒洒的将整个事情介绍完,不少院士看向徐云的目光顿时有些不一样了。
这些老院士年纪普遍都不小,六七十岁起步,**十岁都有好几位。
他们与互联网的交集基本上就是查询或者发表论文期刊,顶多就是远程会议。
因此无论是吡虫啉还是此前的价格战抹黑事件,知道的人并不多。
所以从一开始。
他们便以为徐云只是个潘院士带来的后辈,主要是为了提携他在众多大佬面前混个眼熟啥的。
结果没想到.....
徐云在整件事情中,有着令人意外的贡献?
微粒轨道这玩意儿早先解释过,虽然挂着‘轨道’的名头,但它实际上是一个概率模型。
这种概率模型光靠瞎猜是猜不到的,必须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比如当初丁肇中先生之所以能发现胶子,就是因为对喷柱上底夸克的色味进行了还原计算。
当时他的计算持续了八个小时,最终才锁定了那颗当时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m.xbīQikμ.com
因此这条微粒轨道,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定的——何况徐云还如此年轻。
有几位还在带项目的院士,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自己课题组的学生。
虽然能进入这些大佬门下的无一不是天才,但他们显然做不到这点。
潘院士收了个好学生啊......
当然了。
这种感慨几乎是转瞬即逝,持续的时间很短。
毕竟能够到场的这些院士,人生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天才,天才在他们眼中可谓是过江之鲫。
此时的徐云顶多就是让他们眼前一亮,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与曹原等人比起来,徐云仍旧有所差距——至少明面上如此。
因此很快。
众人还是把注意力放到了验证环节的准备上。
咕噜噜——
随着季向东的操作。
隔壁B1实验厅地下那个如同倒扣着碗的半圆球探测器里,开始通过管道灌起了水基液体闪烁体。
这是在为后续的纯氙做准备。
上辈子是暗物质的同学应该知道。
暗物质虽然不存在标准的弱相互作用,但有个特殊情况不包括在内。….那就是氙原子。
氙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大家比较熟知的运用应该是常见于半导体领域。
但实际上。
氙气液化后的液氙,其实是一种会和暗物质发生弱相互作用的极端物质。
液氙的密度非常高,每升大约三公斤,比铝还要密集。
当暗物质与氙原子核发生弱作用后。
氙原子核会发生核反冲,暗物质的动量便会传递给氙原子。
氙原子会因此达到激发态,形成一种二聚物,同时会伴随有少量的电子被电离。
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漂移到气-液表面,最终形成电致发光现象。
这种反应之所以不被视作普通的弱相互作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暗物质的的命中率是1/100000000000000000000——这不是随便按出来的数值,而是真实概率。
二则是纯氙的制取非常困难。
目前有100个国家可以制取纯度在99.00%以上的纯氙,但能够制取99.98%的国家嘛.....
有且只有五个:
霓虹、海对面、毛熊、兔子以及瑞典。
嗯,瑞典。
所以呢。
目前弱作用框架基本上,不会讨论纯氙的情况——因为我们所说的暗物质属性框架是生活范畴,精度是不同的。
由于4000吨的水基液体闪烁体灌注起来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因此趁着空隙,季向东便向众人介绍起了具体的实验方案——这么多大佬来锦屏可不只是为了看戏,更是为了审计实验的误差。
“各位院士,我们的准备是这样的。”
操作台边。
季向东拿着一块写字板,飞快的在上面画着示意图:
“正常情况下来来说,原子退激发的时候会产生光子,所以在设备底部放上一个光子探测器去接受直接闪光信号就行了。”
季向东说着,在上画了个圈。
同时边上标注了一个字母:
L1。
接着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但考虑到暗物质和液氙作用后,传递能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那么顺利。”
“所以我们在在气-液表面与探测器顶层的光电效应管之间设立了另一个电场。”
“这个电场的强度为10000V/cm,在
第四百一十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诞生!(中)[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