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章 多事之秋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5章 多事之秋[1/3页]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对于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是个多事之秋,是以屈辱和悲惨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发生了一连串的事,都是大事。

  一个是闹义和团,也多被称做庚子事变,闹得最厉害的是山东、山西、直隶一带。

  另一个是教案事件。

  还有一个是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西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这三件事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因果。

  义和团也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这个组织是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参加人以农民为主体,可以说涵盖了各行各业。

  义和团的前身大多是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秘密组织。

  甲午战争失败后,面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义和团中的有心之人,利用外国传教士与教众,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矛盾与纠纷,引发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把反清复明的口号改成了扶清灭洋。

  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所受教育和能接触到的材料的限制,在很多人的心底深处,义和团个个都是令人敬佩的大英雄。

  用大刀长矛,甚至赤手空拳以血肉之躯,英勇无畏地面对洋枪队的快枪和大炮。

  后来,随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越来越多的,先前不被人知的事情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恶行被揭露,对义和团的种种不同说法多起来了。

  看某些义和团的团规,好像还可以。

  比如:“毋贪财、毋好色、毋违父母之命、毋犯朝廷法,杀洋人、灭脏官,行于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顾,遇同道则合十。”HTtρs://Μ.xЪīqiκυ.com

  有记载:“看其连日由各处所来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人,既无为首之人调谴,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与奉教之人,并不伤害良民;以此而论,似是仗义。”(摘自《庚子记事》)

  我们知道,义和团没有统一的组织,是相互独立,各行其是的形形**的独立团体。肯定是有好有坏,良莠不齐的。

  上边记载的应该是其中表现好的了。

  但是,就是这好的,也是要画很大的问号的。

  “只杀洋人和奉

第35章 多事之秋[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