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555章 无为而治[2/3页]
,似不够用。上学期所定夫马费是一种过渡办法,似不应永远如此。今年你未在他校教书,仅此一百元安能度日?”
从这里,不难发现,胡适做人做事的原则。
胡适在中国公学,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沟通文理。为了沟通文理,他亲自兼任文理学院院长,让有志于数理的人学点文史知识,有志于文史的人学点自然科学。事实证明,胡适的这一做法效果很好,比如吴健雄当年是数理系的学生,却肯在文科方面下很大功夫。有一次她还在胡适指导的作文课上获得100分,这件事不仅对吴健雄的影响很大,也成为胡适津津乐道的话题。
沟通文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还是涉及到教育的目的所在。所谓知识相关,各门知识是广泛联系,相互依赖的。如有些人所说,“过早接受专才教育,不仅会因为知识面狭窄而难成大器,还容易成为会说话的工具,不会思考的奴隶”。
胡适非常重视学生的读书学习。
他认为读书既要精又要博,他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
在他看来,读书要精的秘诀在于“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需知著书的人,他写每一个字都是反复推敲的,而且每个字又有很多的意义,眼一时不到,就很容易误解作者的意思,贻害很大。口到就是要多读,特别是不甚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效果很好。心到就是要用心考究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此排章布节。手到的范围很广,它不仅包括做笔记、写心得,还包括查字典、做标记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手到这一手段把著书人的知识给彻底消化吸收。
关于这一点,胡适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你也会说‘进化’,他也会谈‘进化’,但你对于‘进化’这个观念的见解未必是很清楚的;也许只是一种道听途说,也许只是一种时髦的口号。这种知识算不得知识,更算不得是‘你的’识。……假使你翻了几天书之后,发愤动手,把你研究所得写成一篇读书札记,列举了:(一)生物学上的证据,(二)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三)比较胚胎学上的证据,(四)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的证据,(五)考古学上的证据,(六)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证据。到这个时候,你所有关于‘进化’”的知识,经过了一番组织安排,这些知识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关于读书要博,胡适的观点是读书不博,则无法读书。经常读书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经验,读到某处,总是理解不了,好像对某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但当你想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时,又会发现新的欠缺,读书愈多,发现的欠缺愈多,即便不想博,也不得不博了,除非索性不读。
关于这一点,胡适也有个例子:“譬如读《诗经》,你若先读了北大出版的《歌谣周刊》,便觉得《诗经》好懂的多了;你若先读过社会学,人类学,你懂得更多了;你若先读过文字学,古音韵学,你懂得更多了;你若读过考古学,比较宗教学等,你懂得的更多了。”
作为实验主义的提倡者,他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业上不断追求进步,常教导学生做学问要能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他也希望学生们毕业后不要放弃做学问。
胡适在《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赠言》中说:“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
第555章 无为而治[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