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2/3页]
起,“与光甫细谈借款事”、“下午光甫去看财部长,谈的无结果”,“光甫来谈两次。下午我们两人从六点半谈到十点半!”“二次借款如何发动”这样的话,因此多次出现在他的日记里。
美国人并不想公开“选边站”,帮助中国对抗日本。因此要取得美国的借款非常困难。一些美国官员私下里对他们说,中国的官员和富商在美国有数亿美元的私人存款,何不捐献国家以抵抗日本侵略?这也是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不愿出面,而竭力推荐陈光甫赴美的一个重要原因。胡适多次耳闻目睹陈光甫在借款问题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难和屈辱。筆趣庫
陈光甫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韬商谈第一次借款问题时,提出七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额,摩氏如此回答:“我今天的听觉不大好。很奇怪,我听起来好象是七块五毛。”这种讥讽语气,是任何身临其境者都难以忍受的。陈光甫只能强忍,与摩根韬周旋。
胡适曾为此感慨:“光甫办银行三十年,平日只有人求他,他不消看别人的脸孔,此次为国家的事,摆脱一切,出来到这里,天天仰面求人,事事总想不得罪美国财政部,这是他最大的忠诚,最苦的牺牲。我很佩服他这种忠心。光甫做此事,真是没有一点私利心,全是为国家。他有时也很愤慨,说:‘我头发白了,还来受这种气恼,何苦来!’我今天对他说,我最佩服他这种委曲求全的精神。”
其实胡适何尝又不是如此。他经常对陈光甫说:“我和你都是逃走不掉的。”10月20日,胡适在日记里,又举了美国派本杰明•富兰克林赴法求援的例子。当年,富兰克林在法国待了八年,终于与法国政府签订美法条约,借得巨额经费,为美国独立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他说:“此事可使我与光甫增加一点勇气。今日之事,与当年相同,必须‘挨光’,必须有耐心。”
谈判中陈光甫觉察到美方在政治上的顾虑,随即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中国政府在国内开设复兴商业公司收购桐油,在美国开设世界贸易公司向美国进出口银行借款并代为出售桐油,由陈光甫本人同时担任两个公司的董事长。这样的操作就更加商业化,淡化了政治性。
这一切实可行的方案立即得到美方的同意。10月24日,美国复兴金融公司就已经准备好2000万美元的借贷资金。
但就在此时,传来了10月21日广州沦陷,同时武汉告急的消息,美国政府马上就对中国是否有决心继续坚持抗战产生了怀疑。
25日,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告知陈光甫和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只有证明国民政府继续坚持抗战的态度,罗斯福才有可能批准贷款。
胡适和陈光甫将情况告之国内,10月31日,蒋介石发表《为武汉撤退告全国同胞书》,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11月11日,他又致电罗斯福,作出中国一定抗战到底的保证。
但国务卿赫尔认为,这一借款就是纯粹政治性的,日本肯定会认为这是援助中国抗日的行动,将很可能导致美国在华侨民和在华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甚至会将
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