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3/3页]
停中日战事。受美国国内形势的限制,罗斯福认为调解的时机未到,婉言拒绝了。
1939年9月,欧洲大战爆发,整个国际形势都极为紧张,用胡适的话说罗斯福“也不免手忙脚乱”。
9月8日,罗斯福约见胡适,提出远东战事调停的可能条件,其中包括东三省由中日“共用共管”一项。罗斯福希望援引此前不久英美共用共管Canton岛和Enderbury岛的先例,由中日两国“共用共管”中国的东三省。
胡适听了极为着急,离开后马上去查这两个岛的情况,他发现,Canton岛九英里长,最宽的地方50码,岛上居民40人;Enderbury岛三英里长,岛上居民4人。Canton岛和Enderbury岛是太平洋中的两个小岛。不论面积,还是人口,这两个岛屿显然都没法和中国的东三省相提并论。胡适当然对罗斯福的提议极为震惊。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胡适认为和谈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但在1937年9月以后,他转而主张“苦撑待变”、“和比战难”。胡适认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如果和谈的话,敌人的要价必然很高。日本所要求的,只是中国投降和屈服,中国无法做到委曲求全。所以,当时的胡适极力反对和谈。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胡适听了罗斯福的提议后当然非常着急。更糟的是,如前所述,在抗战初期,中国政府高层一直希望罗斯福出面调停中日战事。就在1939年9月28日,《纽约时报》上还登出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和美国合众社记者的长篇谈话,王氏公开主张美国出面调停中日战争。
在此内外夹击的情况下,胡适的做法颇能显示他的见识和魄力。
对于美国方面,胡适先是采取回避的方法。1939年9月8日以后的四十天里,胡适不去拜见罗斯福总统,只是托好友Hornbeck特别留意白宫的主张。胡适甚至也不去见财政部长Morgenthau,把借款的事情也拖延了两个星期。一个月里,胡适费尽苦心,起草了一个说帖(Mediation)交给美国外交部。表明中国能够苦战下去,并且列出中日和谈的八点困难。胡适在说帖中特别指出,东三省“共用共管”的主张是无法实行的,因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仇恨太深;慕尼黑和谈的前例表明,仅仅要求弱者作出领土牺牲并不足以维持和平。
胡适起草的该说帖实际上是很委婉地否定了罗斯福的调停主张。www.xbiqiku.com
对于中国政府,胡适则采取了欺瞒的做法。可以肯定,罗斯福的调停主张,胡适一直没有向外交部和最高当局汇报。中国政府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否则,最高当局是会积极进行这件事的。如此一来,中国的抗战图景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胡适这种做法,可谓是“独断独行”、“一手遮天”。他个人所负的责任可以说是天大的责任。换一个听话的官僚或者职业的外交官,是否有此见识、有此魄力,能够如此敢于承担责任呢?恐怕很难。
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