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2章 秦王破阵乐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92章 秦王破阵乐[3/3页]

  则史料相比,基本上完全一致,只有两个字不同。

  监军与使者宴,乐奏,将佐以下皆哭。

  上一则史料并没有记载“乐奏”这两个字,只是说在席间诸将和士兵皆哭,所以才让楚歌感到迷茫,认为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但现在看来,如果这第二则史料记载的是真的……

  那么这个“乐奏”,极有可能是让“将佐以下皆哭”的一个关键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乐奏,是什么乐呢?

  楚歌又从另一则史料中找到了答案。

  这一则史料是来自于梁朝初年,梁高宗在位时期。

  “三年七月,上(梁高宗)在九成宫咸亨殿宴集……”

  这段史料记载,当年梁高宗在咸亨殿设宴,而乐曲奏响,此时有太常少卿上奏说:《破阵乐舞》是宣扬宗祖盛烈的曲子,自从先皇(梁太宗)驾崩之后,便不再吹奏,是因为担心陛下听到此曲因怀念先皇而感怆,臣在乐司任职,认为此时应当奏《破阵乐》,发孝思之情,与天下同乐。

  于是梁高宗深以为然,令奏《破阵乐》。奏罢,“上(高宗李治)欷歔感咽,涕泗交流,臣下悲泪,莫能仰视”。

  终于,一直被遮掩的谜团,在楚歌的面前展开了。

  他不由得恍然:“是……秦王破阵乐!”

  史料中对于当时具体演奏的什么曲子,已经没有记载。

  但从史料的种种细节,却可以大致推断。

  在宴请黄仙芝使者的过程中,奏响乐曲,而将士们纷纷落泪。

  既然史书中提到了奏响乐曲,那么这乐曲跟将士们落泪显然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而一般悠扬舒缓的宫廷音乐,又或者那种恬然自得的靡靡之音,显然不可能具有这样强大的感召力。

  而且,之后还提到“民间闻者无不悲泣”,如果仅仅是将士们落泪这件事情,恐怕不足以达成民间闻者悲泣的效果。

  一定是这首曲子本身,连带着将士们落泪的事实,才让民间闻者也纷纷悲泣!

  那么,这首曲子是军乐,又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力……

  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了。

  正是《秦王破阵乐》!

  按照史料记载,《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银饰之。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自《破阵舞》以下,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

  也就是说,《秦王破阵乐》是慷慨激昂的军乐,最具感召力。

  而高宗皇帝在朝堂上听《秦王破阵乐》之后,与诸臣“涕泗交流”,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

  楚歌不由得默然无语。

  “原来……如此!”

  其实在第一次扮演郑畋苦劝诸将未果之后,楚歌就隐约意识到缺了点什么。

  而且,是缺了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他已经想方设法劝说诸将,但都没有用,诸将还是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

  而楚歌也没想到,真正让这一切扭转的,竟然是两百多年前梁太宗的一首乐曲!

  这个结果让楚歌感到诧异,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wwω.xЪiqíΚù.com

  为什么之前无论郑畋说什么,都无法真正凝聚这些将领?

  因为他在梁朝,只不过是前任宰相、一方节度使而已。

  就算做得再多,也终究无法唤醒人们对于梁朝的怀念、留恋与向往。

  但是,梁太宗真正地重塑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让强大的梁朝立国两百余年,威服四夷,同时也将开拓进取、豪迈兴盛的基因植入到了所有人的思想之中。

  而在梁朝将灭、听到《秦王破阵曲》的这一刻,这些将领们被唤醒了内心深处的骄傲与自豪。

  在这个瞬间,他们仍旧愿意承认自己是梁朝的子民。

  他们仍然愿意拿起武器,为梁朝而战!

  楚歌扮演一方节度使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却被两百多年前梁太宗的一首乐曲……简单地解决了!

第292章 秦王破阵乐[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