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24章 是战是降?[2/3页]
备给跑了!这个刘备,打仗不行,逃跑倒是行家!”
“丞相,听闻刘备到江夏后,江东鲁肃也来了江夏!莫非这孙权有和刘备联手之意?丞相不可不察!”
一旁的程昱拱手说道。
曹操冷笑道:“他们即便是联起手,又有何惧哉!我立刻修书一封,送给孙权,试探一下这碧眼小儿的态度!”
说着,曹操回到书案旁,端起毛笔,饱蘸浓墨,刷刷点点写道:
“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曹操写完,派出使臣前往江东,将书信送到孙权手中!
名为书信,实乃檄文!
这篇檄文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
首先,“近承帝命,奉词伐罪!”这句话突出的是曹操的出师之名。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在第一句就强调了,这不是我想打仗,而是接收了皇帝的命令。而且奉辞伐罪,表达了刘备是个“戴罪之身”的罪人。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这句话是炫耀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声望,成绩。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
这句话是在用强大的势力在压迫孙权的心理防线。
口吻强势,来势汹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会猎这个词,既有相会打猎的意思,也有双方作战的意思,一语双关。
至于“共伐刘备”只是一个试探,看你孙权如何应对,是选择和我曹孟德开战,还是投降。
当然,曹操很希望孙权能够像刘琮一样束手归降,这样便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也是曹操全文的用意所在,只可惜孙权不是刘琮。
孙权虽然才二十六岁,但其过人的胆略便足以当的起江东之主。连曹操后来都称赞曰:生子当如孙仲谋!m.xbīQikμ.com
这是对孙权能力的极大肯定。
至于“同分土地,永结盟好”……这八个字在前面的,“雄兵百万,良将千员”面前,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一山不容二虎
第124章 是战是降?[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