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51章 有钱有人好办事,泰昌新政举国欢  大明1592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751章 有钱有人好办事,泰昌新政举国欢[1/3页]

  鹏帅离京之时没有惊动朝堂,只是跟“邢叔”打了声招呼,说去各地察看边境安全,这一去就是一年多。

  整个东江军也没有大动作,和各地官府基本接触不多,不像一开始刚接收时“持强凌弱”。

  本身卫所就是独立运作,只是后来文官上位后才视卫军如奴仆,如今谁敢?大比兜子来个脆的!

  大宋朝的痼疾是“三冗”:“冗兵”、“冗费”、“冗员”。xbiqiku.com

  大明万历朝后期的痼疾:“宗室成灾”,“军费庞大”,“皇帝怠政作死”“官吏贪腐不作为”。

  泰昌新政之后,宗室问题、军费问题全部解决,皇帝也被夺了权。

  这三大痼疾一去,庞大的大明帝国就像突然扔掉数倍于己身的负重,一下子甩开大步往前走。

  整个泰昌元年,在古今罕见的大手笔财政支出之下,到户部年终盘点之时,大明财政收入居然实现了让人惊喜的收支平衡。

  这还是在归还了“知行银行”大借款前提下实现的奇迹,当时内阁一片欢腾。

  大明整体向上的劲头,有目共睹,中枢有了充足的底气,内阁决定加大借款力度,延长借款时间。

  这回一次性搞了三千万两、三年期,实际收到两千万两银入库。

  三年的利息就高达九百万两,银行手续费也有一百五十万两。

  户部老陈尚书一番“语重心长、微言大义”的教导之后,任至初“心有不甘、痛苦万分”的抹去了五十万两手续费。

  一时间皆大欢喜,内阁一致同意,把老任的官职都升到户部右侍郎(名义上的,无实际职权),正三品穿上大红织金官服,胸前孔雀补子。

  好家伙,五十万两银子就换个这玩意。

  治国如治家,没钱泪哗哗,有钱谁不会过好日子啊!

  这些中枢大佬们,都六十起步了,五十七的礼部尚书余继登突然在任离世,让这些老头子都是心有戚戚。

  到了他们这年纪,钱不钱的真不是太在意,文人对身后之名还是非常在意的,这关系到子孙后

第751章 有钱有人好办事,泰昌新政举国欢[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