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69章 赵夫子的故事-热心肠的姜和尚[3/3页]
中学,你找教育局局长能办,找校长也能办,当然找到负责招生的主任也能办。)www.xbiqiku.com
当然,人家姜百户热心肠、肯帮忙,也是咱们赵夫子会办事。
祖二河的介绍信只是敲门砖,表明身份,是自己人而已,人家帮你一回两回也就还了人情。
但是钱到位就不一样了,没有让人白跑腿的道理,譬如落籍、购房、筹办东江客栈、商行等等。
事情办妥了,赵夫子一行也都安顿下来,有了落脚之处。
除了他自己入了监生,还把弟弟赵夏也入了县学,当了插班生,争取自己考个秀才。
不差钱,主要是弟弟年纪太小,不急着出来做事,先读几年书再说。
就这一圈忙帮下来,姜阳外快就挣了不下于百五十两跑腿费,还得了一支上好的百年辽参,当成礼品送给了郑国丈。
这事办的有里子有面子,上路子的人自然受人喜欢。
现在不谈祖二河这层关系,赵夫子本身和姜阳好的就跟亲兄弟一样。
按照捐监一开始的制度,想要实授官员最少要熬十年,还要通过每一次的考试获得相应的积分。
别笑!真的是积分制,要先通过考试,再到六堂实习,“过考拔历、历事覆考、方能入仕”。
刚开始时,“捐粟入监”也是应急之策,大明朝廷虽然想要钱,但也怕这些富家弟子当了官后瞎折腾、闹笑话。
有一套相对严谨的授官流程和制度。
但是这钱来的太舒坦,就像是那啥一样,上头上瘾。
无数正牌文化人在野时深恶痛绝,等进了朝堂,都会忍不住下手。
于是特例变成了惯例,一缺钱就祭出这一招,屡试不爽。
有些花了钱的监生也想尝尝坐官的滋味,又不想熬那么长时间。
怎么办?凉拌!
咱们朝堂诸公可不是没原则的,必须得加钱!
从成化十三年(1477年)开始,规定只要再出一笔费用,就可以免除坐班年月和历事(实习)时间,直接赴吏部听选。
花钱买时间,老铁没毛病!
第169章 赵夫子的故事-热心肠的姜和尚[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