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12章 东征军三驾马车,朝堂上徐、熊崭露头角[1/3页]
其实李朝的文武两班都非常清楚,所谓守在庆尚道的七八万官军,说是兵都抬举他们,就是一帮挖坑建寨的苦力。
这四年李朝真没闲着,在倭人防线外围又修了数道防御工事,就指望能够层层阻挡倭军。
不求杀敌,只要能迟滞他们的进攻速度,上上下下就心满意足了。
而咱们大明在干嘛呢?
一开始忙着清算“干部中的坏人”,这事比啥都重要,对文官们来说,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可有意思了。
李朝急报,狗加藤攻破“梁山”爸爸救命啊!衮衮诸公才意犹未尽的,把视线从政敌身上转移到釜山前线。
万历皇帝拍板的郉玠、杨鎬、麻贵三架马车迅速被定下来。
以麻贵为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以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开始筹备大军东征。筆趣庫
是的!和第一次东征不同,这次是三个大佬,而不是两个。
上次宋应昌与李如松一文一武,一南一北,文武不和闹得鸡飞狗跳。
这次皇帝吸取教训,在前线的经略、提督上头又增设了总督。
经略杨鎬负责后勤统筹,提督麻贵负责前方作战,总督郉玠负责管着经略和提督,看起来很完美不是吗?
东征军大部队就位之前,大明在李朝的驻军已经所剩无几,前线除了守寨的几千兵卒,只有后调入南原城的杨元三千辽东骑兵。
大军出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西军的将门招牌麻贵,他当然也不乐意用辽东军。
而且上次壬辰倭乱,碧蹄馆一战打的辽东铁骑元气大伤。
要知道就那死伤的千余铁骑,正常情况下野战中,击溃数万普通步卒跟玩儿一样。
(别提戚家军和白杆兵啊!不是一个概念)
从决定出兵、到调集精锐、到真正出兵,再到抵达前线,每一步都是按月计算。
所以大明在战争前期的方略同样一个字:
“拖!”
要拖到东征军全部就位,粮草军械都运到位,才能雷霆一击…
第312章 东征军三驾马车,朝堂上徐、熊崭露头角[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