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1章 鹏哥的金融手段,南儋部州了解一下  大明1592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481章 鹏哥的金融手段,南儋部州了解一下[1/3页]

  大明从嘉靖朝开始,西夷(主要是西班牙)海量白银涌入大明。

  张太岳的金融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白银当成主要流通货币,而铜钱成了辅币。

  从万历中兴起,民间混乱不堪的散碎银两,已经取代华夏实行数千年的铜本位,白银已经成为法定货币。

  而西夷的金银币早就进入大明,衮衮诸公又不是傻子,如果真傻,为什么会有铜钱,而不是散碎的铜块呢?

  说穿了一点不稀奇,“火耗”了解一下!

  张太岳的“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作为具体执行的地方官员,就要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规定的标准银锭上交。

  既然要重铸自然就有了火耗,烧炭不要钱?人工不要钱?本身银两就不纯,提纯后必然会有损耗。

  这钱总不能让办事的官员自己掏腰包贴补吧?脑袋被门挤过才会这样做。

  那么在征收赋税时加征部分“火耗”就很合理吧?老铁没毛病!

  如果“火耗”收多了,咳咳!那也没法退啊,自然作为额外的收入,官吏们也就当辛苦费了。

  这些火耗在个人头上看起来好像并不多,但是举国上下累计起来就是一座银山。

  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收入,谁会往外推?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

  所以鹏哥这两钱五的“铸币税”,算个屁啊!在使用者看来,这就算很良心了,起码很稳定不是。

  “知行币”精美的做工,很大程度上也阻挡了伪造成本,机器压制和浇铸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手感都不一样,光是那一圈防伪细齿就让人望而生畏。

  鹏哥的计划很简单,先用“知行金银币”占领上层的货币标准,强行推进银本位。

  至于铜钱,大明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半数都是民间私铸的,你敢信?民间私铸的万历钱,比官造的质量还好,你敢信?

  官方的铜钱,从铜七铅三的“成祖惯例”慢慢变成铜铅各半,最低的时候甚至铜三铅七,掉地上能摔

筆趣庫

第481章 鹏哥的金融手段,南儋部州了解一下[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