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22章 在秦国造反的难度[3/3页]
山你们四里摊余。”
陈华说完,被点名的四里里典点头,没有意义。
陈华也是一个聪明人,县中分派根本不管各村情况,二十四,三十五,五十二这样分派,十里自然会有余头。
所以陈华采用了一种相对来说公平的方式。
徭役经常有,自然按照顺序轮着摊余,这样也能最大程度的减轻矛盾。
没有异议,压力就给到了里典。
对于陈华来说。
里典究竟要在村子里面找谁服徭役,他不会去掺和。
“你们必须要保证,这些人在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在三年内没有参加过兵役的人,至于是谁,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陈华叮嘱。
这一点作为一名合格的啬夫,是必须要端的正的。
秦国的军功制,造成了凡是参加过秦国征战的,凡是被征调去押送粮草的,是会被优待的,一定程度上,这部分是最后一批服徭役的人。
叶天不敢小看古人的智慧。
就因为这一条简单的政令。
直接造成的局面就是秦国朝廷一旦开始征兵,各乡里都会踊跃报名。
一旦需要大面积的调动民夫去押送粮草,服兵役,各乡里的百姓都是打破脑袋要去。
这些人在秦国被称之为黔首,没有犯错的普通百姓。
尤其是押送粮草这样的活,并不是说一定是被迫的。
因为以黔首身份去押送粮草,其实就是从秦国设立在各地的仓廪之中搬运粮食,然后拉着车架前往秦国征战大军的后方粮草营地,也就是接近战场最近的主城。
这一段路,基本上没有危险的。
而且秦国在计算粮草的时候,会将损耗加入其中。
虽然做不到让押送粮草的兵役百姓们顿顿吃饱,但也不会饿着这些人。
而一旦服兵役。
返回乡里的三年内,基本上就是非常安稳的。
即便是服役,最远距离就是修建附近的秦驰道,在平地上平整道路,热土等。
这就是一条简单政令所带来的智慧。
当然。
让他站在后世的眼光上,徭役本就是一条极度不合理的政令。
哪怕是换个名字,以工代赈,那也比徭役要好听太多太多。
却是院中陈华说完,几个里典族长点头道:“没有问题,只是苦了村里的年轻劳力了。”
陈华却摇头道:“这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我们更应该对秦国,对始皇陛下感恩,我们东郭乡与楚国牵连不深,当初判定的时候没有将我们划入楚人,让我们以秦人为居。”
“有些话也就在这院中说说,你们也就听听。”
“安丰县境内,很少出现咸阳,北边衣食无忧的流言,本官这里也接到的旨意是,东郭乡境内,不准一人迁移北上。”
“想必你们或多或少都听到过,甚至你们一个个还对本官有怨言,说一些胡话,什么什么咸阳分田分牛,开垦多少良田都是自己的,是本官压着你们。”xbiqiku.com
“那些流言,你们全当是听听,可千万不要动心思。”
“县令大人三令五申,甚至组织了专门的人手负责护送北上的人,这件事影响压到最低。”
“有些事我不便多说,但是我必须在这里再次对你们重申,管好你们各自的乡里人,不要起北上迁移的念头。”
“真以为迁移是好事,你们不知道,但我知道,安丰县有不少秦国商人,地地道道的秦人,那些人太傲慢了,就算是咱们安丰县县令大人,人家都是低着头看。”
“因为咱们安丰县县令以前是楚国城主,始皇陛下灭掉楚国之后,县令投降,前往咸阳被秦国层层筛选考核之后,便被安排到了安丰县当县令。”
“但说白了,咱们县令就是以前的楚人,在那些秦国以秦人身份的秦国商人眼中,就是低人一等。”
“县令虽然是县令,可对于任何一个秦人也要礼待三分。”
“可你们知道什么,秦人身份的秦国商人,在真正老秦人的眼中,那也是最低等人,被看不起。”
“可就是这些人见到县令,都如此态度。”
“更不要说,咱们这些以前的楚人,现在的新秦人进入关中,面对那些真正的老秦人了。”
陈华还想说点什么。
倒是三老中的一位略年轻的四十来岁中年人咳嗽了一声,道:“咳咳,啬夫大人,说正事,说正事。”
第122章 在秦国造反的难度[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