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 18 章 第 18 章[3/3页]
后世误解的,第一位是顾泓煊,第二位便是李宜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名Z大教授发表文章,将当时新鲜出炉的名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用在了李宜年的身上。
自此之后,这个略带有一丝贬义的词汇,很快随着李宜年一起传遍神州大地。
对于普通人来说,精致的利己主义,倒也算不上有多么不好。
可对于一名相国来说,这个词就糟糕透了。
卫渡心知,此时此刻,想凭口舌就为两位故人平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惹人嘲笑,没有任何意义。
但他还是要说。
“看了这份手书,我想大多数人可能认为:嗯,李宜年这是为自己的尸位素餐感到了愧疚,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做,他果然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不过,我的想法却跟大家不太一样。准确地说,跟目前史学界得出的结论也不太一样,这需要跟衍哀帝放在一起讲。”
【???什么意思】
【我靠!这是要跟这个史学界对着干了吗】
【有种要看好戏的预感】
台下,李玄明立刻想起了卫渡的试卷。
在那道送分的主观题上,对方只得了一半的分,就是因为盲目地替衍哀帝解释。
吴博远也若有所思。
这份竹简出土之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它再次验证了对于李宜年的评价。
然而,有少数人持相反的看法,包括自己。
卫渡继续道:“这封手书也可以认为,衍哀帝之所以做出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是有着某种不得不做的理由的。李宜年的犹豫,不是担心自己的劝阻会引起哀帝不满,而是他本人也不确定,究竟应不应该支持哀帝的做法。”
李宜年被评为精致的利己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历经哀帝明帝两朝,始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在哀帝做出种种昏庸之举时,李宜年作为相国,得哀帝信任,且身负大才,竟然从来没有进行过一句劝阻。显然,他是为了自己的仕途。m.xbiqiku.com
卫渡到现在都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顾泓煊会在二十五岁之后性情大变,自然也就不明白李宜年为什么不劝谏。
可是以他对这两人的了解,绝不可能是世人认为的那样。
“衍哀帝性情大变的原因,直到今天也没人能说出一二。个人认为,在尚且有许多谜团的情况下,就对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做出论断,这并不合理。”
“另外,我仔细地翻阅了《衍传》《大衍记》《明帝十二年》等诸多正史野史。衍哀帝确实在最后四年修建了许多没有任何作用的祭坛庙宇。但要说有多么劳民伤财,其实并不存在。他这四年间的昏庸完全是相对而言,前面比的是哀帝本人二十五岁前统一九州的功绩,后面比的是明帝开创了一个盛世。”
第 18 章 第 18 章[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