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03章 思行[1/3页]
同一个夏日,同样的晴朗天气。正在祥麟国内充满希望之际,贺翎的气氛却悄悄变得紧张起来。
王朝军的最高领袖、天下兵马大元帅、忠肃公陈淑予,向所有驻城防的兵营传达了一道秘密军令。道是:昭烈将军雁骓于阵前违反军法,罪犯不赦,并畏罪脱逃,不知何往。现命所有城防、岗哨、关卡,定要加紧防范,一经发现她的行迹,就要立刻控制她的行动,就地擒拿关押,留待忠肃公殿下亲身前往处理之。有走露风声,助其藏匿、逃逸者,同罪论处。
这军令早已在贺翎的各个郡、城防卫营中传了个遍。即便不识字的兵士,也已将此命令背得滚瓜烂熟。
同一段时日,朱雀禁宫中的均懿虽不知此密令,但因为久未联系到雁骓,也发觉此事不对。本待撒开暗卫去查,却被云皇制止。
云皇口风很紧,并不多做解释,但神情安定,口称“无妨”。均懿三番五次问不出结果,只好坐立不安地等待雁骓单线联络,心中不宁。筆趣庫
过了许久,贺翎上下暗潮汹涌,漩涡中心的雁骓,依然无声无息。
她似乎藏匿得很好,似乎哪里也没有去。
可她究竟在哪?又能去哪?
官道蜿蜒,从四面八方进朱雀皇城的路,尽要走一趟长安。
这是多少能人志士心中的天都,是多少汗水与鲜血浇灌过,笑容和怨恨洗刷过的城市。在故去的尘埃里,留下过那么多走马观花的得意,那么多黯然失神的转身。数千年了,旧梦终结、新梦凝聚,长安这个名字,就是信仰。
这里,也曾经是大周的心脏。
而今,心还未死,庞大身躯却一裂为二。
然而它依然屹立在大周臣民的心里,依然还是那梦寐中相拥,魂魄里相接,永生永世长治久安的繁华故都。
如此重镇,守卫阵仗当然非比寻常。
长安城归于永兴郡,驻守的长官是正五品的永兴防御使,姓沈,双名思行,表字见微,是兵部沈家的嫡系子侄。为人名副其实,谨慎,认真,细致入微。如今正当三十出头,于贺翎青年一代的武将中,算得上佼佼者。
两日前,忠肃公殿下的密令刚到永兴郡大营,沈思行紧急召来各阶武将传达任务。
武将们登时炸了锅,议论纷纷。
沈思行都看在眼里,深知其关键所在。
这道命令看似很难理解。
昭烈将军一向富有忠良勇武之盛名,也是忠肃公麾下的固定班底,却在忠肃公眼皮底下犯了军法逃逸,就连忠肃公身边的暗卫也未曾搜查得手。说明这其中必有复杂的纠葛,也有更高掌权者的参与。
但这道命令也很容易执行。
无非是要盯紧了长安的进出要道,加强城中布防和城门盘查。管她身负何等秘密,有什么苦衷,那是大理寺和刑部管辖的范畴。长安戍卫的战士们所作所为,无非是服从命令,完成任务,将逃军抓捕归案。
于是,沈思行当机立断。命将领们立刻签下保密的军令状,压下舆论散播。不愿从命者,签保密状后在营坐禁闭,回避此事。但签状领任务之后,若再有对此令公开表达不满、消极怠慢者,将依照军法,立斩不饶。
她一向规矩严正,说一不二,众将心悦诚服。在这场简短议事之后,永兴郡防卫大营中平静无波。并未走漏一丝风声。
营外的长安城防在原有基础上再增人手,领到任务的将领们各司其职。整个永兴郡无声无息地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来。
沈思行亲自坐镇长安北门,手扶腰刀,立于遮阳的伞盖之下,望着下属们查验往来行人。
虽然到现在未见可疑之人,但她确信,雁骓一定会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第203章 思行[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