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 溺婴之风  大唐:我亲爹和岳父都是李世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十章 溺婴之风[2/3页]

  为也很常见,苏轼的《东坡志林》里记载:“鄂渚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近闻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

  古人溺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古代避孕措施欠缺,很多计划外生子不想抚养;二是古代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生了女孩也不想养;三是一些穷苦的人家,经济拮据,生了孩子养不起。针对溺婴这种非人道行为,大唐朝廷这才积极设立了“育婴堂”,用官方抚养的办法减少溺婴行为。

  育婴堂接收婴儿时会记录到达时间,婴儿的五官四肢状况,还会询问婴儿的捡拾地点和捡拾状态等相关信息,将这些都记录在“收婴册”上。HTtρs://Μ.xЪīqiκυ.com

  育婴堂的婴儿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长安之中里有专门的“收婴设施”,一般是在城门附近安置一个大木箱,人们见到被遗弃的婴儿就会将其放入木箱中,看守者会将遗弃在木箱内的弃婴送至育婴堂,还能因此得到一些跑腿费。

  这套系统其实和今天现代城市里的“婴儿安全岛”非常类似。

  弃婴者也可以将婴儿直接送至育婴堂。弃婴都是怕人知道的不耻行为,为了避免弃婴者身份公开,育婴堂设有一种保密的“收婴设施”。

  在育婴堂的外墙,会有一处墙体被掏空,墙体上安装一个大抽屉。

  弃婴者在墙外侧将抽屉拉开,将婴儿放入后关上抽屉。这种抽屉在墙的两侧都能拉开,听见抽屉里婴儿的哭声后,育婴堂的工作人员就会在墙内侧把抽屉拉开,接收弃婴。

  唐朝那些在育婴堂中长大的孩子,第一育婴堂要为其找到愿意收为养子或雇工的家庭,且不准由娼妓家认养,也不准被领养去当奴仆。

  另外,还不允许育婴堂向领养者索要钱款。女孩长大,则为其找到愿意收为养女或养媳的婆家。

  这是硬性规定,唐朝是缺少人口的时期,所以育婴堂十分的重要,这也是李世民想出来纠正溺婴风气的一个办法,在前往通善坊育婴堂的马车之中,薛颖告诉张晨,这个育婴堂除了接受婴儿之外,如果你是怀孕的女子,没有吃,

第三十章 溺婴之风[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