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6章 七姓家奴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626章 七姓家奴[1/3页]

  王辅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出身寒微。时值明末天下大乱、民变四起,王辅臣也跟着姐夫随大流加入了一股流寇。

  不过很快他就跟姐夫反目成仇,在将后者杀死后选择了逃亡,并投靠了大同总兵官姜瓖。

  这是王辅臣的第一次背叛,不过由匪变兵,成为光荣的大明边军中的一员,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

  据说王辅臣长身玉面、眉似卧蚕,大家都说他的长相酷似吕布,于是被姜瓖麾下一个叫王进朝的军官看上了。

  因为老王生不出儿子,便认了王辅臣当义子,从此他就改姓了王。

  可惜新鲜出炉的王辅臣还没来得及依靠干爹的势力升官发财,形势就发生了巨变。

  崇祯十七年,天下最大的一股流寇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杀进了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大明的朝野上下顿时群龙无首,大都选择了投降。

  大同自然也不例外,在总兵官姜瓖的带领下选择在大顺朝的旗帜下继续当兵吃粮。

  可怜的王辅臣在上官的裹挟之下,官兵没当上几天就又成了流寇。

  不过当时的局势混乱至极,简直令人目不暇给,没几天吴三桂又引清军入关,还没把紫禁城内那张龙椅坐热乎的李自成瞬间一溃千里。

  眼瞅着大顺朝就要完犊子了,刚刚“弃暗投明“的姜瓖再次选择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毅然率军“反正“,于是王辅臣又稀里糊涂的跟着变成了建奴兵。

  不过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乱局中,像姜瓖这样极其擅长站队的前明或是前顺的官员队伍实在太过于庞大。

  所以老姜这般行云流水的“反正“表演,并没有引起建奴朝廷足够的重视。

  在预想中的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迟迟得不到兑现的情况下,姜瓖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操瞬间迸发了出来。

  他自称兴汉大将军,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决定跟满洲人死磕到底。

  建奴大军的报复很快到来,大同城下爆发了一场血战。

  而正是在这场极其惨烈的战事中,王辅臣终于凭借其武勇一战成名,“马鹞子“的大名从此驰名遐迩。

  “清兵之围大同也,辅臣乘黄骠马,时出剽掠,来则禽人以去,莫有撄其锋者。清兵远望黄骠马骋而来,辄惊曰'马鹞子至',即披靡走……”

  满洲人是很敬佩勇士的。尽管他们在战后恼羞成怒的大肆报复、制造了“大同之屠“,但却没有杀掉王辅臣。

  于是王辅臣在一叛流寇、二叛大明、三叛大顺、四叛建奴之后,再一次背叛了反清复明的大业,投靠了建奴。

  如果说他的前4次背叛行径中,起码有3次是在被裹挟的情况下、随波逐流的被动选择,那么这一次降清,则无论如何都是他主动的抉择了。

  起码对于王辅臣的仕途来说,这次抉择让他走上了平步青云之路。

  顺治十年,王辅臣随洪承畴出征西南表现出色,小贰臣给老贰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保举他当上了总兵官。

  而他的好运并未到此为止,很快又受到了吴三桂的青睐,并请旨将王辅臣调入麾下,一起出征缅甸擒获了南明末帝朱由榔。

  无论此时的吴三桂是否有叛清之心,但同为汉人、同为叛臣而且勇冠三军的王辅臣都是他极力拉拢的对象。

  可吴三桂有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儿子吴应熊,其实他的另一個儿子吴应麒在坑爹程度上一点也不亚于其兄。

  本来以吴三桂对于王辅臣的笼络,日后成为其叛清的得力臂助指日可待,结果却全被吴应麒给搅和黄了。

  这个自视甚高的蠢货,显然对其父给予王辅臣的优待很是妒忌,于是寻找机会对其进行了侮辱,搞得双方很不愉快。

  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吴三桂的耳中,大概还是吴应麒添油加醋的改编版本,变成了王辅臣出言辱及老吴。

  结果使得吴王二人间出现了龌龊,王辅臣一气之下找门路调离了吴三桂麾下,去甘肃固原当了提督。

  后来吴三桂在三藩之乱的中后期,一直受困于麾下无良将。

  若是王辅臣还在,即便不能扭转败局恐怕也不会打得那么难看,起码会给康熙和玄烨增加许多压力。

  可惜吴三桂的一片苦心毁于儿子的

第626章 七姓家奴[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