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46章 用拳头讲讲道理![1/3页]
话说回来,大明历史上真正以圣旨的名义将武举完完整整的概括下来。
还是如今的朱由检。
并且这次朱由检在圣旨中,根本没有提及所谓笔试的事情。
改革之后的武举,就是正儿八经的武举!
先后三场考试,全都是阵战、统兵和拳脚的比拼,真正获胜的人,就是毫无疑问的最强。
实际上,朱由检将阵战厮杀和兵法韬略分得很清楚。
武举之后,到了学院里,才是他们学习兵法韬略的地方!
当然,去军事学院进修之后,还得去大明政治学院再培训几天,顺便和跟你在一起搭班子的政委熟悉熟悉。
这才能外放……
在之前,朱由检先是以朝军中发罪己诏的方式,让每一个小兵都听到皇帝内心真实的话,表达自己重武之心。
又亲征闯贼,筹建忠烈祠,补发军饷!
再加上如今改革武举。
朱由检用实际行动,让天下人明白如今朝廷已经在逐渐向重武抑文的方向在走。
所以在圣旨发下之后,迅速被皇家报社和厂卫传播至各地。筆趣庫
并且内阁还议定了一番,出台了一整套有关武举的考试制度!
“武科童试,在县、州、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武科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武科会试,在京城进行。”
“考中者为武进士!”
“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分出等次,定制三等,称为‘武三甲!”
“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进士及第资格,二甲十二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
自有明以来,朝廷如此详尽的规定武举制度还是头一次。
许多人得知后都是雀跃欢呼不已,他们中不乏那些大字不识一个,却浑身力气的糙汉。
对于这种人而言,考文举显然不可能,参军从最底层干起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去。
唯一的出路,便是武举!
按这上面所写,殿试的规格应当很高,而且是由当今皇帝亲自主考。
不但如此,而且武科殿试成绩揭晓后,还要在养心殿唱名,紫禁城西门外挂榜。
并
第246章 用拳头讲讲道理![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