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527章 得加钱[3/3页]
种和版别,材料完全一致,看材料很难分辨。
他们甚至买了铸币机器,拿着真币研究,攻克了图文压力,边齿,内齿……等各个因素的数据,他们比专家还专家。
包浆都是自然氧化,送到水汽比较大的地方,人工磨盘,弄个几年时间,就能形成所谓的欧洲包浆,连磨损痕迹都很自然,给人感觉是经过流通和岁月沉淀的样子,一般人看了都得吃药。
三明出来的假银元,进过博物馆,上过拍卖会,就是这么牛逼。
甚至像这种伍圆的袁大头,都曾在拍卖会上被拍出了天价,而事实上是没有伍圆袁大头的。
坊间传闻,民国三年,经费紧缺,袁世凯想要铸造伍圆银元,开始弄了几枚样币,交给袁世凯过目,袁世凯觉得银币上的头像面目无神,因此作罢,就连模具都给毁了。
也就是说伍圆袁大头并未流通,只有几枚数量不详的样币。
这个传闻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流传甚广,还有各种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的资料作证,所谓三人成虎,明明假的不能再假的事,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的了。wwω.xЪiqíΚù.com
有了第一个人收藏,就有第二个人收藏,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收藏,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当时所有收藏银元的钱友,看到伍圆袁大头,那就疯了,个个都以为自己捡了大漏。
十个收藏银元的人之中,至少有一个人收藏了伍圆袁大头,没有伍圆袁大头,都不好意思跟钱友交流。
就如后世网络的吃瓜群众一样,一个瓜爆出来,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逻辑不对,但数以万计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越说越真,以至于有人站出来提出疑问,都会被人网暴。
到最后当事人出来澄清,都没人相信。
当然,明星的花边新闻,有时候明星的澄清也做不得数。
但伍圆袁大头事件却是实打实的智商税,因为这不过是一个局,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但凡脑子稍微清楚一点的人,就该意识到出问题了。
假使袁世凯那个传闻的真的,那么也就几枚样币而已,市面上突然冒出那么多,这不可疑吗?
第527章 得加钱[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