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376章 屯耕朝鲜?  大汉第一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0376章 屯耕朝鲜?[1/3页]

  “余子?”

  在‘移民朝鲜诏’颁布后的短短一个多月之后,于未央宫收到消息的刘盈,便被这好似凭空出现的群体吓了一跳!

  就连入宫汇报此事的丞相曹参,言辞间也带上了浓浓的惊诧,和骇然。

  “然。”

  “自陛下颁诏,劝无地之民迁居朝鲜,凡天下各地,自举而从者不下百万!”

  “其中,尤以齐、楚、淮南等地为重;便是关中,亦有自请往迁朝鲜之‘余子’,不下二十余万之多······”

  面色郑重的道出此语,曹参也不由将身子坐直了些,眉宇间,写满了大战在即般的凝重。

  而在御阶之上,少年天子却是一阵漫长的失神之后,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余子······”

  “余子·········”

  神情木讷的发出一声呢喃,刘盈也不由苦笑着低下头,暗自思虑起来。

  余子,顾名思义:多余的子女。

  准确的说,是多余的儿子。

  要想搞清楚‘余子’是个什么群体,那就不得不提到汉室鼎立之后,拟定的一项革命性法令。

  ——分门别户令。

  汉室鼎立之后,太祖高皇帝刘邦深刻的意识到:对于郡县制为主的中央集权整体而言,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尾大不掉的地方豪强势力。

  为了遏制这个势力,刘邦也在汉室鼎立之初,下达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法律条令。m.xbīQikμ.com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享誉古今中外,为后世人所熟知的‘噶韭菜’原始版本:陵邑制度。

  即:自汉天子继位之日起,皇陵便开启建造工作,与此同时,皇陵附近的陵邑,也会同时,甚至早一步开始建造。

  而在陵邑建造完成之后,便是每年一次,且无限期的‘强迁天下豪杰入关中,以实国本’。

  说白了,就是借着‘给天子守灵’的名义,将地方豪强,以及可能发展成豪强的大宗族强制迁移入关中、天子脚下,以此杜绝任何大家族发展成豪强、门阀,乃至世家的可能性。

  以陵邑制度,遏制大宗族向门阀、世家进化的可能,那从小家庭到大宗族的进化,汉室又是怎么遏制的呢?

  答案,就是那条革命性的法令:分门别户令。

  在历史上,分门别户令,也被称为‘高祖始傅律’,被包含在《汉律》之中,单独为《傅律》一篇;

  而在这篇法令中,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规定:无论是寻常农户之家,还是元勋功侯、朝臣贵戚,在户主的直系男性血脉到达‘始傅’的年纪,即十七岁的法定纳税年纪之后,就必须强制性分家。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把户口本单独拿出来,自己成为户主。

  但这样的‘分家’模式,也有一个弊端。

  ——既然是要分家,那家族财产的大头,肯定是要由具备继承权的长子、嫡长子们拥有;

  且长子、嫡长子等具备直系继承权的群体,也并不包含在‘分门别户令’之内。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我作为一家之主,肩负着家族延续、宗祠繁荣的神圣使命,那我就必须保证:我这一带积攒下来的财富,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交到继承人,即长子手中。

  而对于那些必将会分门别户,三代之后就形同陌路的庶子、幼子,‘我’并不舍得给他们分太多家产。

  所以,‘我’大概率会把田、宅、铺等固定资产全部,起码是绝大部分留给长子,只给幼子们分一些钱粮细软,让他们自谋出路。

  在这样的行为逻辑下,‘余子’这个群体,也就应运而生。

  余子,从来都不分家世、出身,无论是农户之子、商贾之子,亦或是豪强高门之后,只要是‘非嫡非长’,就必然会迎来成为‘余子’的那一天。

  差别仅在于:农户出身的‘余子’,可能会把父母给自己的钱财短时间内花光,然后流落街头,混迹于‘游侠’之列;

  商贾出身的‘余子’,则会从父亲手中,得到一笔相对不菲的‘分家费’,而后以此为本钱自立门

第0376章 屯耕朝鲜?[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