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201章 ‘不类几’的源头,原来在这里  大汉第一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0201章 ‘不类几’的源头,原来在这里[2/3页]

  让百姓少受些欺压。

  有什么不同?

  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嬴秦抽调民力,摆出的是一副‘我欺负你,是给你面子’的高傲姿态;

  而刘邦,乃至于半年前的刘盈征调百姓,则是一副‘这怎么行呢?’‘这怎么好意思?’的谦卑姿态。

  这,就是‘秦待黔首过苛’的明证。

  至于‘待豪族过仁’,那就更简单了。

  众所周知:秦二世而亡,是以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作为开端。

  但绝大多数人,包括身处当世的人,都未曾注意到的是:单陈胜吴广二人,根本就没有对嬴秦政权,造成多大的麻烦。

  甚至就连张楚政权的建立者,被刘邦追谥为‘楚隐王’的义军领袖陈胜,从大泽乡起义到败亡,也才不过六个月而已。

  而那个出征平叛之时,顺手将义军统领陈胜按死的秦将,也正是在后来的巨鹿城下,败于项羽破釜沉舟的秦少府章邯······

  每当回想起这段往事,刘邦都会忍不住去想:如果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根本没有项羽这样的六国贵族之后,也没有楚怀王那样的临时统帅,秦,还会二世而亡吗?

  过往数年,每当这个问题出现在脑海当中时,刘邦总能第一时间,得出一个纵是不想接受,也不得不接受的结论。

  ——如果只有陈胜吴广,那单一个秦少府章邯,就足以平定!

  如果没了项羽这样的六国遗老遗少,楚怀王那样的义军统帅,就连刘邦本人,都很可能翻不出什么浪花,就被章邯、王离之类,剿灭在关东某一座山林之内。

  这,也恰恰是刘邦得出‘秦待豪族过仁’的结论,其根据,究竟从何而来。wwω.xЪiqíΚù.com

  ——如果灭六国之时,嬴政将这些故六国贵族斩草除根,二世胡亥,就很有可能寿终正寝!

  甚至于,如今被天下公认为‘暴虐无道,远甚桀纣’的嬴秦社稷,都很可能享国数百年!

  有‘秦’这么一个鲜活的教训,汉室自然没有继续错下去的道理。

  农为本、商为末,一户狭五口以耕田百亩,男子成年之后强制分门别户,乃至于专门为压制豪强宗族,而精心打造的陵邑制度,便在刘邦的推动下应运而生。

  但正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即便吸取了秦‘待豪族过仁、黔首过苛’,方二世而亡的教训,刘邦也需要想明白:秦的教训,究竟源自何处?

  秦明明有上百年的王族底蕴,又为什么会有这种对豪强大户仁慈,而视底层百姓于草芥的认知?

  经过以往的人生经历,再结合后来所学到的知识,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涌上刘邦心头。

  ——唯有儒家!

  唯有诸子百家中,为地主豪强代言、为地主豪强利益奔走的儒家!

  唯有始皇一统之时,整天嚷嚷着‘我们要教陛下怎么做天子’,待秦亡之后,又哭嚷着‘暴秦无道,焚书坑儒’的儒家!!!

  这,才是刘邦身汉开国之君,却对儒家这么一个学派,有如此痛恨的原因!!!!!!

  甚至于,当耳边响起‘秦亡于法家之酷法’的说法是,刘邦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也往往是出声反驳:秦之亡,非法家之罪,乃儒言之谬!!!!!!

  但至今为止,刘邦从未曾将这个想法,袒露在任何一个人面前。

  盖因秦亡,方得汉兴······

  “嗯······”

  心绪称赞的发出一声低叹,刘邦望向刘盈的目光,便也愈发复杂了起来。

  太子好儒,究竟是好是坏?

  过去,刘邦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因为在充斥整个朝堂的‘子不肖父’的舆论下,太子好儒,只成了刘邦更加笃定刘盈‘不类几’的证据之一。

  直到现在,当刘盈恭敬的跪坐于自己身旁,同自己提起诸子百家学说之时,刘邦才终于明白:自己担心的,并不是刘盈喜欢儒家。

  儒家是什么?

  学说而已!

  纵观如今的长安,表面上,自是家家户户高挂‘黄老’大旗,但谁家中,没几个标新立异的子侄?

  单刘邦所知: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功侯二代圈子中,小说家,就颇有一股死灰复燃的趋势!

  对此,刘邦是什

第0201章 ‘不类几’的源头,原来在这里[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