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集中解答  大汉第一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集中解答[1/3页]

  月末最后一天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这段时间出现的,关注度较高的问题集中做一个解答。

  ——刘贾的身份。

  根据目前能查到的公开资料,《史记·卷五十一·荆燕吴传第二十一》记载:荆王刘贾者,诸刘,不知其何属初起时。

  译:荆王刘贾,是刘氏宗亲,不知道高祖刘邦起事的时候,刘贾是受谁节制。

  在这句看似不负责任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太史公其实还有两层言外之意。

  一、高祖起事的时候,这货不知道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也就是说,早刘邦起事之前,刘贾与刘邦,或者说刘煓,乃至更上一代的魏丰公刘煓一脉,都是没有什么交际的。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刘邦原本‘穷在闹市无人问’,一朝起兵反秦,就‘富在深山有远亲’,得到了刘贾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前来投奔。

  二、刘贾跟刘氏宗亲,主要是刘邦这一脉的关系,已然无法考证。

  换而言之,对于刘贾在刘氏宗亲中的具体辈分、与高祖刘邦的详细亲缘关系,太史公已无从考证。筆趣庫

  在《史记》表示不知道,太史公司马迁亲口承认无法考证的情况下,普遍被认为史记plus的《汉书》,却出现了一段颇为有趣的记载。

  《汉书·卷三十五·荆燕吴传第五》: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

  与《史记》一样,都带了一句略有些不负责任的‘不知其初起时’——不知道最初,跟随高祖刘邦时的状况。

  但与《史记》‘刘贾,诸刘(之一)’的严谨态度不同,《汉书》却出现了一个没有任何考据来源,且没有任何说服力的记载:刘贾,高帝从父兄也。

  ‘从父兄’这个词,无论是在史料记载,还是在古代读物中,都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且寓意也大都为‘远方亲戚中的堂兄、表兄’之类。

  但根据作者目前能查阅到的资料,直到唐代,‘从父兄’的定义都还十分明确。

  唐·颜师古《汉书注》:父之兄弟之子,为从父兄弟也;言本同祖,从父而别。

  意思就是说:父亲的兄弟的儿子,就是‘从父兄’或‘从父弟’,表示祖父为同一人,从父亲这一辈开始分为两支脉系。

  有了这个定义,《汉书》对刘贾的记载,就更不具可靠性了。

  ——既然从父兄,指父亲的兄弟的儿子,即叔伯的儿子,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堂兄弟,那作为‘高帝从父兄’的刘贾,就应该比刘邦更年长。

  并且刘贾的父亲,应该是太上皇刘煓的兄弟,即彭城刘氏始祖,魏丰公刘仁(一说刘荣)的儿子。

  但遗憾的是,根据现世流传的《彭城郡刘氏彭城堂始祖·荣公》的刘氏宗谱记载,只能查到魏丰公刘仁唯一的儿子:太上皇刘煓。

  从这一点,我们能得出一个大概率没有错误的结论:太上皇刘煓,是魏丰公刘仁独子。

  这样一来,‘刘贾,高祖从父兄’的说法就立刻站不稳脚跟了。

  ——从父兄从父兄,你爹好歹得跟我爹是亲兄弟,咱俩有共同一个爷爷吧?

  但根据刘氏宗谱追溯,刘贾的父亲显然不大可能是魏丰公之子,所为刘贾的身份,更大概率是与魏丰公一脉更加疏远的远方亲戚。

  除了父亲与魏丰公的关系,刘贾的年龄,也很难满足‘高祖从父兄’的说法。

  从父兄,也就是堂兄的定义,可以说千百年来都未曾变化——叔伯的儿子,且比自己年长者,为从父兄/堂兄。

  也就是说,作为高祖刘邦的从父兄,刘贾的年纪比刘邦大。

  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

  大家不妨现象这样一个画面: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年五十五岁的汉王刘邦刘邦亲自追击项羽至固陵,派比自己还要年长的从父兄刘贾南渡淮河包围寿春······

  ——五十五岁的刘邦,能和正值壮年的霸王项羽掰腕子,并最终成功鼎立汉祚的故事,已经足够具有不可取代性了。

  在这个前提下,一个年纪超过五十五岁的老宗亲,在人类平均寿命不超过三十岁的两千二百千年,

集中解答[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