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2 吾道不孤 (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272 吾道不孤 (二合一)[1/3页]

  “刘兄说的没错,你是哪个学派的门人,莫非也赞同沈向北的歪理学说?”

  “先周礼乐崩坏,唯程朱二圣存天理,灭人欲,才得以光复圣人言行,岂能容尔等妖言惑众!”

  “说得好,吾等当捍卫正道尊严,此乃文人天责!”

  几乎就是这名中年文士质问之声刚刚落下,在场的各学派文人士子们,纷纷群情激愤响应。

  每个人脸上神情都有着一种“正派”光辉,衬托之下沈忆宸确实像個“反派”邪说。

  说实话,沈忆宸还真没料到会有这种场面发生。

  毕竟京师是个大官场,政治氛围浓厚,哪怕有学术之争,大家身上带着官身,都相对比较收敛,不会吵的面红脖子粗。

  就算是号称“大喷子”的科道言官,他们同样有着仕途升迁的私欲,沈忆宸的学术观点触及不到官场的核心利益,大多数人都是听之任之。

  你只要别当着我面“洗脑”,该怎么说随你去。

  但是江南不一样,雅集等等文人聚会场景,更接近于纯粹的士林清流,而不是官场风气。

  这群文人醉心学术,捍卫理学道统,甚至很多时候看的比自己性命还重要。

  一旦旁人涉及到自己毕生信仰的圣人学说,绝对无法容忍任何的“玷污”!

  “诸位仁兄,向北兄乃……”

  徐东海看到沈忆宸因为搭腔,陷入了被在场众人群起而攻之的场面,于是打算亮明他沈三元的身份。

  不过话说到一半,就被沈忆宸打断道:“诸位言之有理,说得对,你们都说得对。”

  辩经论道不是菜市场吵架,现在还没到雅集开始的时候,沈忆宸不屑于过多争论。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不会拿自己的功名跟官身去压人。

  思想跟嘴巴是封不住的,你能靠身份压得了对方一时不说话,却不可能让他们一世都接受你的观点。

  著书立说靠的是深入人心,而不是虚假奉承。

  沈忆宸是没打算争辩,可这名姓刘的中年文士,却没打算就此打住。

  “难怪会认同歪理邪说,原来是沈向北的拥护者,就连字都的一样。”

  对方挖苦了一句,向北这个字乃皇帝御赐,代表着帝王北逐蒙古之心。

  一般文人是不会取这种偏向武风的字,很明显眼前这个年轻人,是沈忆宸的“脑残粉”。

  听到这话,沈忆宸无奈了笑了笑,真不知该如何反驳。

  因为出镇山东治水归来后,经历整整一个夏天的暴晒,沈忆宸现在的模样确实跟锦衣玉食的勋戚二代不沾边,更像是寒门苦读的农家子。wwω.xЪiqíΚù.com

  对方丝毫没有把眼前这个年轻人,往沈忆宸本尊上面去想,所以才会闹出这种苦笑不得的讽刺。

  不过就在此时,一位老者出现在人群背后,朝着这名姓刘的中年文士说道:“景仁,西湖雅集乃文人盛会,当以正统大道辩之,而不是以字取人。”

  “更何况向北两字为陛下御赐,慎言。”

  这名老者一出现,在场众人面露敬仰神色,齐齐拱手行礼道:“晚生见过康斋先生。”

  就连面对沈忆宸趾高气昂的刘景仁,此时也立马谦卑恭谨道:“是晚生无礼,康斋先生教训的是。”

  沈忆宸没见过这名老者,但是“康斋先生”这个号,他并不陌生。

  眼前这名老者便是正统朝时期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

  因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所以士林中人便尊称吴与弼为康斋先生。

  崇仁学派是明朝前期中一个鼎足轻重的理学开山门派,对明代学术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的作用。

  而吴与弼本人更是传承于书香世家,十九岁便拜得“三杨”之一的杨溥为师,学术兼采朱陆之长而刻苦自立。为明朝学术观念从程朱理学转向陆王心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推动发展。

  “晚生见过康斋先生。”

  沈忆宸也拱手行礼,态度很是尊重。

  别看吴与弼一生没有参加科举,身上毫无功名成就。可他却名满天下,从学弟子甚众,其中不乏学有大成者。

  就连皇帝朱祁镇,都曾三次征召吴与弼入京,堪称“三顾茅庐”。

  只是吴与弼

272 吾道不孤 (二合一)[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