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137 考场“放毒”(二合一)[1/3页]
“惟圣人极至诚之德,故有以统天下之理。”
沈忆宸在草纸上面写下了破题两句,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只有圣人拥有最真诚的品德,所以才能够统一天下的大道!
破题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没有丝毫的弯弯绕绕,把八股文的政治正确给拉满了。
承题:盖至诚者,大本之所由立也。圣人之德既极其诚,则所性至全体,岂不能以统天下之理哉?xbiqiku.com
沈忆宸的破题属于标准答案,其他考生也会想尽办法往孔圣人身上去靠。所以想要比拼出文章的优劣,就不能只靠破题两句决定了,必须把承题以及后面代圣人立言给写好。
于是沈忆宸的承题,解释了为何孔圣人的道德标准,能统一天下的大道。至于更后面的代圣人立言,就是把儒家的一些经典道德言论给叙述一遍。
可别小看叙述儒家言论,这对于考生的基本功要求极高。因为不但要对应的上题目,还得讲究一个起承转合,对仗工整。
越是化繁为简的考题,就越讲究在细节处胜出,所以这道首题沈忆宸写的极为认真,用时也远超了以往的科举考试。
守门的军丁带着一种好奇心理,不时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沈忆宸做题,发现这名顺天解元答题速度好像并不快,甚至能用慢来形容。
有如此强悍的心理素质,貌似学识上面并没有想象中好,真是可惜了……
写完首题,时间已经临近中午了,这可能是沈忆宸来到大明朝后,用时最长的一篇八股文章。
想着还有两天多的时间才能考完,又不能提前交卷离场,所以沈忆宸也没有着急写下一道题,反倒继续喝起了他的茶水。
其实摸着良心说,并不是沈忆宸有什么品茶的爱好,纯粹是他娘的不敢多吃东西怕上茅房,肚子饿了就只好靠喝水填饱了……
沈忆宸不敢吃,其他考生大多同理,于是首场考试的第一日中午无比平静。
下午时分,沈忆宸开始提速了,把其他两道四书题给一鼓作气的写完。
相比较首题,这两道沈忆宸选择了剑走偏锋的路子。毕竟古代能走到会试这一步的,死记硬背能力都差不到哪里去,他没有绝对的信心首题能做到力压群雄。
当大家都处于半斤八两的状态下,那么其他四书五经题的价值将凸显出来,不容丝毫的轻视。
入夜之后,贡院开始刮起了呼啸的北风,气温相对于白天陡然骤降。冷一些沈忆宸倒还能接受,他就怕哪位“人才”会被吹翻烛台,或者往火盆里面死命加碳取暖。
要知道仅在明英宗当皇帝期间,顺天贡院就发生了两场火灾,分别是正统三年的秋闱,以及天顺七年的春闱。
其中天顺七年堪称科举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场火灾,足足烧死了九十多名举子。也就是在这之后,贡院老旧的木板房,开始大幅度改建为砖瓦结构。
现在这场火灾可还没有发生,目前顺天贡院绝大多数号舍,依然以木制结构为主。一旦发生火灾,在这呼啸的北风扩散之下,靠过道这几个水缸救火,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烧试卷大不了三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要是把小命给交待在这里,那可真就是血亏了……
这一夜沈忆宸睡的极不踏实,可谓随时做好了起火就跑路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沈忆宸顶着两个熊猫眼,把床板子拆下来继续当桌板使用。
说实话,第一次见到号舍这种“床桌两用”的设计,沈忆宸还感叹过古人的智慧。但是真轮到自己天天使用了,沈忆宸心中简直跟日了狗似的,你把号舍建大一点,多放置一块木板,莫非还能让大明王朝破产不成?
偏偏得这么扣扣搜搜的,整出个一板两用的方法,每天光是收拾铺垫被褥,都得忙上一圈。
更要命的是蜷缩睡一晚上勉强还行,睡上第二晚简直腰酸背痛,想要转个身吧,还差点没从床板上摔下来。
会试这几天考试,真是把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段儒家经典给学以致用了。
又灌上一壶茶水,吃了几块果脯肉干,沈忆宸打起精神把注意力放在了五经首题上。
他心中隐隐有种预感,正统十年乙丑科的四书首题如此“中庸”,那么赴考举子的最终决战考题,可能会放在五经首题上面,不能如同乡试那般凑合着写了。
拆开试卷,映入眼帘的是第一道五经义: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沈忆宸在五经里面选择治《尚书》为本经,那么考题自然也是如此。
这道题就取自于《尚书·无逸》篇,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君子居其位,切不可贪图安逸。如果事先知道了耕种的艰辛,再去享受安逸的生活,那么就会明白小民的疾苦。
用现代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理解,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字“感同身受”。
后世几乎人人都学过一句诗词,特别是在吃饭时候会着重强调,那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道五经题也
137 考场“放毒”(二合一)[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