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3 圣眷升官 (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173 圣眷升官 (二合一)[1/3页]

  “沈忆宸接旨!”

  伴随着传旨太监第二声指令,之前被妾室封诰震惊张望的赴宴宾客们,立马安静了下来,老老实实的低头聆听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现任翰林院修撰沈忆宸,才藻富赡,好为文章。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开创儒林盛世。特擢升为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另入东阁进学,尚有显爵,以待尔成。钦哉!正统十年五月十六日。”

  此道圣旨搬出来,全场鸦雀无声。就算几名已经提前得知,沈忆宸要入东阁学习的重臣们,此刻都被惊的说不出话来。

  毕竟封诰再怎么离谱,也只是妇孺名义上的荣誉加衔,不涉及官场权利。稍微有点品阶的朝中大员,惊讶一下也就过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但是沈忆宸的这道圣旨,却实实在在的涉及到了日后仕途发展。

  皇帝圣眷太夸张了,东阁进学还不够,居然又补上了加官赏赐,可谓又开创了一个大明的历史!

  别说是这些赴宴宾客们了,就连沈忆宸自己听完圣旨内容,都呆呆愣在原地忘记谢恩。

  那日与朱祁镇御驾随行,考虑到自己入仕不过十几天,为了避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情况发生,沈忆宸婉拒了皇帝的升官嘉奖,选择封诰母亲沈氏。

  明英宗朱祁镇当时也答应了,并且今日履行圣谕,封诰了母亲沈氏为五品太宜人。

  沈忆宸想着第二道圣旨,最多也就是宣布自己入东阁学习,毕竟这也是当初说好的事情,金口玉言不可变。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朱祁镇还是给自己升官了,只不过从最开始的正六品翰林侍讲,换成了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中允。

  詹事府这个部门,最初是负责太子内务的机构,可以简单理解为东宫的秘书处。

  朱元璋当初设立目的,就是为了节制翰林官跟殿阁大学士的权力,使其互相牵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建文帝继位之后,翰林官的权力得到加强,逐渐有了一家独大的迹象。到了明成祖朱棣,殿阁大学士的头衔,基本上都是被翰林官掌控,詹事府愈发的衰弱。

  特别是内阁制度的出现,“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条潜规则,成为了压死詹事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乎当初的三足鼎立,变成了翰林院一家独大,“翰詹”合流形成,即詹事府彻底并入翰林院。而曾经那些属于詹事府的官衔,也成为了翰林官谋求升转的阶梯。

  简单点说,就是翰林院六品侍讲有实权,詹事府这个六品右春坊中允,仅仅相当于名义上的虚衔。

  但它再怎么虚,也是正六品官职,意味着沈忆宸下次升迁将直接踏入五品官行列!

  “状元公,谢恩吧。”

  传旨太监在念完圣旨后,看着沈忆宸还不为所动,于是开口提醒了一句。HTtρs://Μ.xЪīqiκυ.com

  “臣,谢主隆恩!”

  沈忆宸接过圣旨,大脑还是有些懵圈。朱祁镇这是觉得自己十几日升官不太合适,现在过了个把月,就变得合适了吗?

  看着沈忆宸这般受宠若惊的样子,传旨太监笑了笑,亲昵的拍了拍他肩膀说道:“状元公,咱家可是第二次来公府宣旨了,上次讨了个好彩头喝了杯状元酒,这次又得讨个好彩头喝大婚酒了。”

  听到这句话,沈忆宸才反应过来,这名太监就是上次传旨御赐金花带的那个,难怪自己会觉得有些眼熟。

  一次是巧合,两次就绝对没那么巧了。

  同时这也解决了沈忆宸的一个疑惑,那就是明朝的宣读圣旨,有着一系列标准流程。是不会随意派太监宣发的,而是有着正式的传旨官员。

  原因就在于太监对皇帝自称“奴才”或者“奴婢”,并非官员那样称“臣”,这与清朝奴才地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派太监去宣读圣旨,会被认为是对臣子的不重视,也是对皇室尊严的破坏。

  就算偶尔有让太监去传旨的情况,顶多就是替皇帝传达一些口谕罢了,不仅跟朝中大臣挂不上钩,内容上也接触不到军国大事。

  当然,这种情况在正统朝有所改变,太监地位不再那么低下了。毕竟官员大臣都把王振叫爹了,传个旨算得上什么侮辱?

  但是次次都派太监传旨,依旧属于比较少见的状况,沈忆宸不能像上次那般忽视了。

  “敢问公公高姓大名,今日在下定得与公公好好喝上两杯。”

  “不敢称高姓,咱家乃内官监掌印唐童,状元公客气。”

  明朝宦官十二监中,目前以司礼监为首,不过在几十年之前,可是以内官监为首。并且历史上明代宗朱祁钰继位后,内官监的总理太监成敬,再次越过司礼监成为宦官之首。

  由此可见,内官监掌印太监地位权势不低,称得上是宦官中的“大员”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唐童乃王振在内官中的心腹,深得器重!

  “下官有眼不识泰山,公公还请上座!

173 圣眷升官 (二合一)[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