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211章 知错,改错,绝不能认错  大汉第一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0211章 知错,改错,绝不能认错[2/3页]

  得归家,殚精竭虑,愁苦于此事。”

  “又太子出征在外,老臣亦无良策,稍有不慎,太子亲手所为之善政,恐便当胎死腹中······”

  听闻萧何这一番言论,刘邦只强自调整着情绪,重新将身体坐直了些。

  但在坐直之后,刘邦却神情阴郁的看着面前的御案,足足愣了半碗茶的功夫,却并没有开口。

  若非萧何说起粮米官营,刘邦心中,其实还在暗自抱怨着萧何。

  ——三铢钱不好,朕知道!

  但百姓,不是已经不收三铢钱了吗?

  少府之前那些三铢钱,不也花不出去了吗?

  这状况,和废除三铢钱,又有什么区别?

  非要朕亲自开口,承认自己的错误?

  至于刘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因此对萧何心生抱怨,也并非是刘邦心胸狭隘。

  而是在‘三铢钱’这件事情上,除了面值与价值不对等的实际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政治问题。

  ——天子威仪!

  准确的说,是作为开国之君,准许发行三铢钱的‘罪魁祸首’,刘邦很可能因此君威大损!

  道理再简单不过:少府熔铸三铢钱,是刘邦亲自下的令;少府花三铢钱去购买市场上的物资,也是刘邦在背后撑腰。

  少府在每一枚三铢钱的正面文上‘半两’二字,也同样是刘邦下的令!

  为了使这种三铢重量的‘汉半两’合法具有十二铢的面值,刘邦甚至曾亲自颁布诏谕,为三铢钱的面值背书!

  这也就意味着三铢钱是否存在,几乎是与‘刘邦究竟有没有犯错’完全划等号的。

  如今,三铢钱虽然已经彻底失去购买力,但只要他还存在,朝堂也没有正式废除,那刘邦在‘三铢钱’的问题上,就没有‘犯错’这么一说。

  但若是朝堂经过商议,得出‘三铢钱应该废止’的结论,甚至天子刘邦自己下令废除三铢钱,那这个举动所暗含的政治意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朝议得出‘三铢钱应该废止’的结论,意味着长安中枢通过商议一致认为:天子刘邦,当初就不该发布三铢钱!xъΙQǐkU.com

  若是刘邦自己下令,那更严重。

  ——天子承认自己犯错!

  在后世······

  准确的说,是在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晚年颁布罪己诏,到之后的两千年时间里,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许是值得歌颂、赞扬的美德。

  但在汉武帝刘彻的祖父刘恒,都还只是个年仅七岁的孩童的当下,天子,是绝对不能犯错的!

  或者说:天子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尤其是作为刘汉开国皇帝、一朝之始祖,刘邦无论如何,都绝不能有任何涉嫌‘承认自己犯错’的举动!

  至于如今的汉室,为什么会有这种‘天子不能犯错,更不能承认自己犯错’的政治背景,其实要追溯到上古时期,发生在几位圣王之间的往事上。

  ——闻舜之贤,尧嫁女娥皇、女英为舜之妻,又亲观舜之才能足二十八载,方禅位与舜;

  ——闻禹之才,舜不私而恶之,将亡而禅位与禹。

  这,便是即使是在后世,都被华夏民族口口相传的佳话:尧舜禅让。

  现如今,天下虽早已告别了尧、舜所在的上古时代,经历姒夏、殷商、姬周,乃至短暂的嬴秦,而迎来了刘汉统治的封建文明,但历史的巨大惯性,仍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华夏民族前进的道路。

  尤其是在金字塔越靠近顶尖的位置,这些脍炙人口的上古佳话,便具有愈发强大的影响。

  而在这个官员张口就是一句‘致君尧舜上’的时代,即便‘帝位世袭’已经成为了共识,但禅让制度所具有的‘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特性,仍在散发的自己的光芒。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当今太子刘盈,自是早在刘邦尚为汉王之时,就已被立为王储;之后刘邦鼎立汉祚,即皇帝位,刘盈也是顺理成章的完成了从‘王太子’到‘皇太子’的转变。

  ‘天子百年之后,太子继承社稷’,也已是天下人的共识。

  但即便如此,待刘邦病重卧榻,行将就木之时,按照当下的政治背景,也依然会装模作样的说一句:朕虽然比不上尧舜那样的

第0211章 知错,改错,绝不能认错[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