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211章 知错,改错,绝不能认错  大汉第一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0211章 知错,改错,绝不能认错[3/3页]

  圣王,但也愿意效仿圣王的举措;现在朕快死了,如果有可以继承皇位的贤者,能被百官公卿推举到朕面前,朕会把社稷禅让给他的。

  听到这句话,朝臣百官自然不会傻到当真,而是会‘诚恳无比’的劝道:陛下,放眼整个天下,再也没有比太子更贤明的人了,只有让太子继承皇位,天下才能变得更好。

  到这时,刘邦再震惊无比的问一句‘当真?’,待百官再重重一点头,才会‘不情不愿’的说:既然大家都觉得,太子就是天下最贤明的人,那就让太子继承朕留下的江山吧。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样的政治作秀,会显得非常虚伪。

  但有了这么一层‘民主推荐’的程序,明明是靠世袭得以继承皇位的储君,就会在不明真相的天下人心中,留下一个‘当今天下最贤者’的印象。

  ‘天子’的神话光环,再加上‘当今天下最闲者’的道德光环加身,继登九五的储君,才能稳坐江山,确保社稷无虞。

  至于汉武之后,‘天子道歉成风’,不过是因为世宗刘彻一张罪己诏,将禅让这层窗户纸给捅破,将‘皇帝也是肉体凡胎,而不是圣贤’的真相,毫无保留的披露在了天下人面前而已。

  而在如今,尚还未曾见过罪己诏,仍旧默认‘天子,天下最贤者为之’的汉初,天子犯错,依旧是不被政治环境允许的。

  犯错都不行,承认自己犯错,那就更不可能了。

  甚至夸张点说:刘汉天子,即便犯了错,也必须学着后世的曹老板,摆出一副‘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姿态。

  这,才是刘邦在听到萧何明说‘请废三铢,禁民私铸’之时,对萧何心生抱怨的原因。

  因为废钱三铢,就意味着刘邦亲口承认:当初发行三铢钱,是朕错了······

  而‘天子认错’,在当下汉室的政治背景下,只会引发两种后果。

  第一种,自是本分者刻意犯下更严重的错误,以表明‘我绝对没有天子贤明’的态度,从而维护政权的稳定。

  如果是这种,那倒好说——历史上,武帝罪己诏引发的,就基本是这种结果。

  可若是第二种后果,那事情,可就要复杂起来了。

  ——天子自己都认了错,那就是犯了错;我又从没犯过错,那我是不是比天子贤明?

  既然我比天子贤明,那按照‘任人以贤’,我岂不是更配得上天子之位?

  一旦这样的想法出现在某个人脑海中,那么整个天下,就见立刻陷入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如今的汉室,可不是后世的宋明!

  连‘养望’这种基础技能都没点出来的文人阶级,基本不可能出现明明是个人渣,却自认为圣贤的状况!筆趣庫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代,一旦有人生出‘我没犯过错,所以我比天子贤明’的念头,那这个人,就十成十是真的从没犯过错,且有八成以上概率‘比天子更贤明’的人!

  真要让这样的人走到面前,跟皇帝说一句:你犯过错,我没犯过错,你不如我贤明,就应该把皇位让给我,皇帝该怎么办?

  是一把撕开‘禅让制度’仅剩的那点遮羞布,沾染上‘不效尧舜圣王之举’的污名,还是真的把皇位拱手让出?

  很显然,都不行。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刘邦无论如何,都不能认错。

  尤其是在‘三铢钱’这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民生民计,且让百姓利益直接受损,直接获利者又是朝堂的事情上,刘邦绝对不能开‘认错’的口!

  默认都不行!

  但在萧何仍旧不管不顾,继续说出那句‘如果不废除三铢钱,粮米官营就要出问题’之时,刘邦的面容之上,终于涌现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

  ——作为老上级、老伙计,以及汉室鼎立之后的‘老搭档’,萧何不可能不知道此刻,刘邦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而萧何明明知道,却依旧说出了后面那句话,来强调废除三铢钱的必要性······

  这就意味着·········

  “酂侯既有良策,又何必于朕当面顾左右而言他?”

  语带深意的道出此语,刘邦的嘴角之上,终是挂上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第0211章 知错,改错,绝不能认错[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