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0章 二入汴梁(廿三)  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00章 二入汴梁(廿三)[2/3页]

  年间,大宋朝廷派遣大批僧人西行求法,规模和数量比唐朝多很多,而且都是官派性质(唐僧取经属于非法偷渡留学)。

  [注:宋真宗虽崇道,却未抑佛,他通过修改道教神谱(佛教传自印度,不好改),来神化赵宗王朝,从而使道教更好地为其统治服务。]

  北宋前中期,佛教在大宋境内蓬勃发展,无论寺庙、僧人的数量,还是田地、寺产都极大丰富,也造就了宋代“寺庙高利贷经济”的蓬勃发展。

  但徽宗登基后,立刻采取了崇道抑佛的策略。

  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国家财用匮乏的情况下,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兴建宫观。

  他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又仿照朝廷官吏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并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还亲自下诏要求:“佛改号大觉金仙,馀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他编修道教历史,访求道经,编修《道藏》和《仙史》,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后世流传的许多道教人物和神仙就是由徽宗整理和加封的,对道教文化资料的整理和流传具有很大的贡献。m.xbīQikμ.com

  徽宗执政期间,以龙虎山正一道为首的道教得到了朝廷的明确支持,佛教发展遭受重大打击。

  当时佛教在政治层面上已经到了危机存亡的时刻,当然在民间佛教的影响力还是高于道教的。

  (从《水浒传》开篇请嗣汉天师祈福祛瘟可见端倪,而水浒传中为非作歹、市侩狡猾的僧人远比道士多,道士的排名也高于僧人,也从侧面反应出当时的宗教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武松连续发掘、敬献佛门至宝,让智清长老想起了佛门和道教一个故老相传的秘密和传统。

  每逢乱世,佛道二宗都会在世间寻找自己宗门的护法/护道之人,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投资。

  佛门在后周时选择赵匡胤做了本门的护法金刚,助其登临帝位,因而换来佛教百余年的蓬勃发展,成功的经验记忆犹新。

  现在佛门式微,又出现了武松这样的有大慈悲心且才智勇武过人之人,会不会是新一代的护法金刚呢?

  这个想法一出现,立刻萦绕在智清长老心头,始终无法挥去。

  但护法金刚的选拔和认定十分严格,像大相国寺这种位于或邻近繁华城市的寺庙属于出世僧,没有资格为佛门选定的护法金刚,而需要避世的清修僧来选定。

  这也是佛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出世僧弘扬佛法、出世争锋,享受尊崇荣华时,也会面临风险。一旦遇到改朝换代或是灭佛厄难时,出世僧会受到残酷打击,这时避世僧保住元气,蛰伏深山、择机再兴佛门。

  [注:历史上曾有四次大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

第300章 二入汴梁(廿三)[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